“便利店模式”上线 北京将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品牌运营
5月22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养老产业发展和服务消费体系。同时,《方案》还提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品牌运营,并放宽外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准入条件。业内认为,品牌连锁运营模式的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同时也能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服务,在摊薄养老机构运营成本、拓展服务种类方面都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方案》明确,本市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养老产业发展和服务消费体系,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品牌运营,参照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模式,加强养老服务品牌建设、放宽外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准入条件。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和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连锁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单体门店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
其实,近年来,北京市的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强化供给连锁化。以养老服务驿站行业为例,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本市已有多家养老企业通过增加驿站数量织密服务网络、增加连锁化率,部分养老企业在京甚至已拥有超100家线下驿站点,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为引导养老机构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实现品牌连锁运营,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还专门设立了品牌影响指标,规定养老机构不参与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和复评,或未取得一星级评定的,取消享受运营补贴获取资格。
有养老机构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受此次疫情影响,养老机构的固定开支上涨,但收入却有所下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其中,刚刚开业的养老机构及单独运营的个体养老机构,由于资金储备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在此次疫情中“受伤”较重。该负责人表示,疫情很可能会加速未来养老机构的品牌化进程,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在疫情开始初期,不少养老驿站均表示将建立“电商”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形式进行采购蔬菜水果及日常生活用品,再配送至老年人手中。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模式在部分驿站难以大面积铺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单体运营的驿站或分布点数较少的驿站订单总量较少,无法在进货价格上获得明显的比较优势。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目前老年人的需求相对来说较为分散,以社区为单位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连锁的模式从经营角度看更易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在在能承担的有限成本范围内实现盈利,保持机构运营的可持续性。过去一些小规模运营的养老机构,在遇到风险或出现经营困难是甚至很难保证生存,因此发展连锁化也能保证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他进一步分析支出,品牌的发展过程也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养老机构通过品牌的宣传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实现品牌落地;但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注意扩张过程不能盲目,应先建立试点机构确保能够维持良性运营后,再扩大经营规模,并不断优化自身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清单种类、服务流程的专业化水平。